目 录
一、人才培养目标...........................................1
二、 职业面向..............................................1
三、职业资格要求...........................................1
四、人才培养规格...........................................1
(一)知识要求 ........................................1
(二)能力要求.........................................2
(三)素质要求.........................................2
五、职业岗位群............................................ 3
六、专业主干课程介绍.......................................3
七、课程体系..............................................21
八、毕业要求..............................................22
九、教学进度计划表........................................22
十、教学方法、手段........................................26
十一、教学考核评价建......................................27
十二、人才培养保障制......................................28
十三、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32
2021级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 : 会计事务
专业代码 : 730301
招生对象 : 初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全日制三年
一、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毕业生跟踪调研、行业企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汉江流域区域经济对会计人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状况,明确毕业生就业领域和岗位(群),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证、赛、训结合,阶段递进、直通岗位”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面向物流公司、电子商务运营商、中小企业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涉税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业务,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电报、财务管理、年报审计等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从事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综合能力,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职业面向
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财务与会计各岗位从事出纳、会计核算、成本计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审计及相关财务工作。
三、职业资格要求
序号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
1 |
初级会计职称证书 |
2 |
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
3 |
财务机器人应用1+X技能证书(初级) |
4 |
1+X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5 |
1+X企业管理咨询职业技能证书 |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及知识;
2.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
3.具备必备的计算机、数据库及其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强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
5.了解相关的统计学、经济法、市场营销、财政与金融、税法等专业知识;
6.了解国内外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有从事本专业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会计数字书写规范、电子计算工具的运用、点钞和验钞技术以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具有熟练的会计业务核算能力,能按会计基础操作规范和账务处理流程核算企业主要会计业务,进行成本计算;
3.具有根据会计业务和会计记录编制会计报告并进行报表分析的能力;
4.能熟练地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投资、筹资、分配决策和编制财务预算、实施财务控制;
5.能熟练地使用各类发票、填制涉税文书、进行网上纳税申报;
6.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拟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程序和撰写审计报告;
7.熟悉会计电算化操作的一般流程和操作要求,具有应用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职业能力;
8.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与职业判断能力,能与会计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
(三)素质要求
1.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2.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礼仪风范;
3.具有诚实守信、廉洁公正、坚持准则、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4.掌握与会计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5.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开拓创新精神与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6.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与协调能力;
7.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现代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五、职业岗位群
序号 |
职业领域 |
典型工作 任 务 |
职业能力要求 |
1 |
出纳岗位 |
完成货币资金收付、结算、管理任务。 |
办理现金收付和结算业务的能力。能正确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掌握票据的书写。掌握会计软件操作。 |
2 |
涉税业务处理岗位 |
税务登记; 税费计算; 税收申报; 税费缴纳。 |
各种税收及我国的税收制度、税务登记、账证和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能力 |
3 |
财务管理岗位 |
筹集资金; 项目投资; 经营管理; 财务预算; 财务分配; 财务分析。 |
办理各项财务收支,对日常会计处理进行核算监督。 |
4 |
档案管理岗位 |
对会计凭证、账薄和报表等档案进行管理。 |
能对会计凭证、账薄和报表等档案进行安全管理。 |
六、专业主干课介绍
(一)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文化课程模块、素养课程模块,共 2082学时,总学分 112 分,占总学时 63.1%。其中文化课模块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时事报告、安全教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 10门,共1926 课时,占总学时58.4%;素养课模块课程包括军训及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 2 门,共 156 课时,占总学时4.7%。公共基础课程描述如下:
1.思想政治课
课程名称 |
思想政治课 |
开设学期 |
第1、2、3、4、5学期 |
参考学时 |
总学时为180,建议周课时为2。 |
课 程 目 标 |
素质目标 |
1.具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的理想信念,具备坚定政治方向、树立“四个自信”的使命感; 2.具备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的职业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具备理性、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3.具备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培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4.具备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树立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5.具备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
知识目标 |
1.了解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2.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国家以及人生发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3.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理解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表现。 |
能力目标 |
1.具备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2.具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3.具备从法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能力,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4.具备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做到自立自强、坚韧乐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5.具备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的能力。 |
主要内容 |
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时代导航、生涯筑梦,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和谐交往、快乐生活, 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 3.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4.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 |
教学要求 |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政治认同感,提高法治意识, 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2.运用情境教学、辩论会、实地考察等方法,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实习实训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开放式学习; 3.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践能力以及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从期中与期末考试进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评价占比 40%,终结性考核占比 60%。 |
2.语文
课程名称 |
语文 |
开设学期 |
第1、2、3、4、5学期 |
参考学时 |
总课时为450(基础模块240+职业模块(90+120)),建议学期周课时分别为5、5、5、5、5。 |
课 程 目 标 |
素质目标 |
1.具备深刻、敏捷、灵活、批判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2.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提升审美境界,在生活、工作情境中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现美、创造美; 3.具备理解文化的意愿和学习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4.初步具备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吸收、传承和发展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知识目标 |
1.熟悉《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汉字,了解汉字特点; 2.掌握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口语交际要求; 3.初步掌握文学作品欣赏方法和浅易文言文阅读方法,积累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4.掌握基本听、说、读、写的方法; 5.逐步认识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
能力目标 |
1.具备整体感知和领会文本的能力,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阅读总量不低于 100 万字; 2.具备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需要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能进行介绍、交谈、即席发言,写作条据、书信、总结等应用文,语言表达清晰通顺。能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 3.具备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文化常识、文化现象进行梳理的能力,背诵、默写课本中的名句、名段、名篇,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具备感受和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化的能力,增加文化积累。 |
主要内容 |
1.语感与语言习得、整本书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职场应用写作、微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2.中外文学作品、古代诗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科普作品、古代科技著述选读; 3.进行口语交际、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训练。 |
教学要求 |
1.借助语文课程这个载体,结合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 2.开展以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写听说活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利用超星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 |
3.数学
课程名称 |
数学 |
开设学期 |
第1、2、3、4、5学期 |
参考学时 |
总课时为540(基础模块270+拓展模块(90+180)),建议学期周课时为6、6、6、6、6。 |
课 程 目 标 |
素质目标 |
1.初步形成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2.基本形成条理清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养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抽象思维的意识和习惯; 4.初步具备一丝不苟、勤于反思、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品格。 |
知识目标 |
1.了解集合的含义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3.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4.理解函数概念,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5.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6.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7.掌握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关系; 8.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用排列组合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
能力目标 |
1.具备根据概念、法则、公式进行数、式、方程的运算和变形的能力; 2.具备使用一般的函数型计算器进行运算的能力; 3.具备依据文字描述想象出相应的空间图形,并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与推理论证的能力; 4.具备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的能力; 5.具备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6.具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并求解的能力。 |
主要内容 |
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充要条件; 2.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3.函数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的应用; 4.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5.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 6.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 7.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 |
教学要求 |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 2.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专业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参与式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采用低起点、重衔接、小梯度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微课,依托超星在线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4.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坚持按形成性评价40%和终结性评价60%的权重进行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
4.英语
课程名称 |
英语 |
开设学期 |
第1、2、3、4、5学期 |
参考学时 |
总课时为360(基础模块180+拓展模块(60+120)),建议学期周课时为4、4、4、4、4。 |
课 程 目 标 |
素质目标 |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2.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外国文化,吸收中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具有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具有持久的语言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坚定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
知识目标 |
1.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多样性,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2.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知识,理解中外文化内涵,比较中外文化异同; 3.了解“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语言学习策略以及“理解、表达、交互”三种语言技能发展策略; 4.熟悉国际音标和英语拼读规则; 5.掌握义务教育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语言基础知识; 6.掌握情境活动中英语交际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 |
能力目标 |
1.具备用正确表达方式进行英语语言交际,用英语学习思维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 2.具备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差异的能力; 3.具备合理使用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发展策略规划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具备根据拼读规则正确拼读生词的能力; 5.具备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基础知识并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能力; 6.具备围绕主题任务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阅读并理解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相关的英语语篇,翻译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根据提示完成应用文写作任务。 |
主要内容 |
1.国际音标及其拼读规则,重音、意群的读音; 2.2490 个常用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在英语交际中的正确运用; 3.词汇、构词法以及句法等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人物传记、校园生活、社区生活等语篇的阅读和理解; 5.常见标识的识别和点餐、购物、致谢、致歉等情景下的语言交际; 6.公告、海报、简讯、信函、电子邮件等应用文的写作; 7.基于语篇的文化知识的理解; 8.职业情境下英语文本的理解和翻译。 |
教学要求 |
1.注重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有意识地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融入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英语课程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度融合,依托超星在线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坚持活动导向教学,注重探索英语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以致用; 4.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尊重差异,使所有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5.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坚持按形成性评价 40%和终结性评价 60%的权重进行评价,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
5.历史
课程名称 |
历史 |
开设学期 |
第1、2学期 |
参考学时 |
总课时为72,建议学期周课时为2、2。 |
课 程 目 标 |
素质目标 |
1.具备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正确认识世界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2.具备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对史事进行准确判断和理解的时空观念; 3.具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家国情怀; 4.具备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正确文化观; 5.具备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的正确劳动观; 6.具备判断民族立场,国际关系,人生抉择的正确是非观。 |
知识目标 |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4.了解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5.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懂得史料的类型及作用。 |
能力目标 |
1.具备运用唯物史观学习和探究历史,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的能力;在认识现实社会或职业问题时,能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2.具备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的能力; 3.具备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能力; 4.具备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解释加以评析,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职业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 |
主要内容 |
1.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2.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3.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 4.历史上的著名工匠。 |
教学要求 |
1. 运用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创设出与行业、专业相近的教学情境,设计出体检未来职场的教学活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工匠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拓展历史信息源,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做中教,做中学,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 40%,终结性评价占 60%。 |
6.信息技术
课程名称 |
信息技术 |
开设学期 |
第1、2学期 |
参考学时 |
总课时为72,建议学期周课时为2、2。 |
课 程 目 标 |
素质目标 |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规范操作、主动探索、创新发展的意识和一丝不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具有在信息社会数字化生存、发展的本领。 |
知识目标 |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 2.熟悉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3.熟悉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4.掌握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处理过程;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方法及操作系统,办公应用软件、硬件的基本知识。 |
能力目标 |
1.具备一定的文稿录入能力,熟悉常用文稿的排版格式; 2.具备常见软、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的基本技能; 3.具备 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及综合应用技能; 4.具备小型网络的搭建、设置及维护能力; 5.具备常用音视频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 |
主要内容 |
1.网络应用(基础); 2.图文编辑(基础); 3.数据处理(基础); 4.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基础); 5.人工智能初步(基础); 6.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拓展); 7.小型网络系统搭建(拓展); 8.数据报表编制(拓展); 9.演示文稿制作(拓展)。 |
教学要求 |
1.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爱国精神、钻研精神、责任担当、技术操守、理想情怀等,即“育人元素”;充分利用备课上课、下班辅导、线上线下辅导解惑等途径,借助微课和短视频制作、教学资源平台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思政教育,设计如下教学内容安排:上机实训开展 10 分钟的与经典诵读、时事新闻相关的文字内容录入速度练习,图文编辑排版、演示文稿制作、数字媒体等理实一体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2.依托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充分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利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实一体等混合式教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有机结合,助推学生专业成长; 3.采用“过程考核+终结考核”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其中过程考核占 40%(平时表现 10 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10 分,平时测试 20 分),终结考核占 60%(基础模块 60%,职业模块 40%)。 |
7.艺术
课程名称 |
艺术 |
开设学期 |
第1、2、3、4学期 |
参考学时 |
总课时为72(基础模块36+拓展模块36),建议学期周课时为1、1、1、1。 |
课 程 目 标 |
素质目标 |
1.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民族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具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观念,坚定文化自信; 3.具备批判性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视和认识艺术,理解艺术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具有国际视野,尊重欣赏世界多元文化; 4.具备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
知识目标 |
1.了解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认识音乐要素,把握音乐形象,感受音乐魅力; 2.理解音乐要素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理解中国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密切关系; 3.了解不同的美术门类、中国书画基础知识和技法,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造型语言,熟悉中国书画的大致分类; 4.了解中外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造型语言,感受中、外美术特独特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审美特点和文化特征; 5.掌握音乐、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
能力目标 |
1.具备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的能力; 2.具备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3.具备创造性表现艺术活动的能力,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4.具备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艺术观念的能力; 5.具备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初步比较、分析与描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的能力。 |
主要内容 |
艺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基础模块完成音乐鉴赏与实践和美术鉴赏与实践,拓展模块为完成舞蹈、设计、工艺、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当中的两个模块。 1.音乐鉴赏与实践和美术鉴赏与实践; 2.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相关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 3.中国书画基础知识与技法。 |
教学要求 |
1.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特色优势,以美育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超星在线教学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活动为载体,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创设艺术学习氛围,尊重学生艺术见解和创意表达,鼓励学生结合艺术学习主动参与校内外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创新实践体验,提高艺术核心素养; 3.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整体评价,采用“过程考核+终结考核”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其中过程考核占 40%(平时表现 10 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10 分,平时测试 20 分),终结考核占 60%(基础模块 60%,拓展模块 40%)。 |
8.体育与健康
课程名称 |
体育与健康 |
开设学期 |
第1、2、3、4、5学期 |
参考学时 |
总学时为180(基础模块54+拓展模块(90+36)),建议学期周课时为2、2、2、2、2。 |
课 程 目 标 |
素质目标 |
1.树立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具备勇敢顽强、坚忍不拔、超越自我、严谨细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3.具有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 4.具有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良好心态; 5.具有平等融合、宽容对待、善于沟通、珍惜友谊的意识和良好人际关系。 |
知识目标 |
1.了解个人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性疾病的知识,学会处理常见运动损伤的方法,掌握预防常见职业性疾病的知识; 2.了解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类运动、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 7 个运动技能系列的基础知识; 3.掌握 1-2 项体育运动技能,并熟知所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理论知识和比赛规则; 4.掌握提高体能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方法。 |
能力目标 |
1.具备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的能力,能准确确定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有效提高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能; 2.具备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动作,按照运动规范和比赛规则参与体育活动和比赛的能力; 3.具备分析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及欣赏体育运动的能力。 |
主要内容 |
1.体育的功能及认识,一般体能、专项体能和职业体能知识; 2.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食品安全和合理营养,常见传染性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安全运动与应急避险,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常见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环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反兴奋剂教育等; 3.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类运动、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 7 个运动技能系列; |
教学要求 |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政教育融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2.通过从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身体煅炼,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组织各式各样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及体育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与理论水平;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利用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出勤状况、运动参与、练习态度及团队协作情况,占 40%;终结性评价,技能测试占60%。 |
9.军训及国防教育
课程名称 |
军训及国防教育 |
开设学期 |
第 1 、3学期第1周 |
参考学时 |
总学时为66,建议学期周课时为33。 |
课 程 目 标 |
素质目标 |
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热爱人民军队,具有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具备集体行动的规范性和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更好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4.具备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方面的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知识目标 |
1.了解我国军事前沿信息; 2.熟悉并掌握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的要领、标准; 3.熟悉学校规章制度及专业学习要求; 4.掌握正确的队列训练和阅兵分列式训练方法及规范整理内务的标准; 5.掌握停止间科目、齐步行进与停止、正步行进与停止、正步与齐步互换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6.熟练掌握分列式行进间队形方向变换的规范要求和动作技能。 |
能力目标 |
1.具备动作规范地进行停止间科目、齐步行进与停止、正步行进与停止、正步与齐步互换的能力; 2.具备规范地整理内务的能力,养成卫生习惯; 3.具备一定的战时个人生存技能、军事基础能力及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
主要内容 |
1.队列训练; 2.内务整理; 3.素质拓展; 4.国防教育。 |
教学要求 |
1.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2.由相应的老师负责军事技能训练,专业介绍、职业素养培育、生存技能培训等入学教育部分的教学;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导入、实操训练等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理论教学及军事训练; 3.考核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参与意识、完成任务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占 40%;成果评价占 60%。 |
10.劳动教育
课程名称 |
劳动教育 |
开设学期 |
第1、2、3、4、5学期 |
参考学时 |
总学时为90,建议学期周课时为1、1、1、1、1(周四下午第七节)。 |
课 程 目 标 |
素质目标 |
1.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3.具备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具有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
知识目标 |
1.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 2.掌握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知道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 3.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基本技能; 4.领会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内涵。 |
能力目标 |
1.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训练创造性的劳动思维; 2.具备依据技术图样、选择工艺,完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品制作的能力,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 3.具备进行技术设计活动的能力,提出设计方案,用图样和文字正确表达设计意图。 |
主要内容 |
1.理解劳动的意义; 2.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 3.锻炼劳动能力; 4.尊重劳动成果。 |
教学要求 |
1.理解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加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通; 2.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通过理论讲授+实操训练的方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邀请劳动模范、技能大师进课堂,讲授劳动故事,传递劳动精神;建立以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和校外实习实训的全方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3.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包括参与意识、完成任务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占 60%;成果评价占 40%。 |
(二)专业(技能)课程模块
1.基础会计
课程名称 |
基础会计 |
课程代码 |
|
实施学期 |
1-2 |
学时 |
144 |
理论学时 |
80 |
实践学时 |
64 |
理实一体化学时 |
64 |
学分 |
4 |
课程目标 |
《基础会计》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最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操作基础,在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会计工作各岗位和全过程核算必备的会计核算知识、能力和素质。 |
教学内容 |
1.取得、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2.记账的基本方法 3.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4.建账和登账 5.对账与结账 6.编制会计报表 7.整理归档会计资料 8.会计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
教学重点难点 |
1.取得、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2.记账的基本方法 3.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4.建账和登账 5.对账与结账 6.编制会计报表 |
教学组织 |
在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按任务驱动、知识导学、教师讲授、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评价归纳等步骤组织教学和训练。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本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课堂讲授、岗位实训(模拟实训)、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利用证账表等实物进行课程实训,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
|
|
|
|
|
|
|
|
|
|
|
|
2.财务会计
课程名称 |
财务会计 |
课程代码 |
|
实施学期 |
3—4 |
学时 |
216 |
理论学时 |
140 |
实践学时 |
76 |
理实一体化学时 |
76 |
学分 |
6 |
先修课程 |
基础会计 |
课程目标 |
本课程根据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群)任职能力要求,在掌握够用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小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 |
教学内容 |
1.存货岗位会计核算 2.往来岗位会计核算 3.固定资产岗位会计核算 4.其他资产岗位会计核算 5.职工薪酬岗位会计核算 6.资金岗位会计核算 7.财务成果岗位会计核算 8.会计主管岗位业务核算 |
教学重点难点 |
1.存货岗位会计核算 2.往来岗位会计核算 3.固定资产岗位会计核算 4.职工薪酬岗位会计核算 5.财务成果岗位会计核算 6.会计主管岗位业务核算 |
教学组织 |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按任务驱动、知识导学、教师讲授、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评价归纳等步骤组织教学和训练。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本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课堂讲授、岗位实训(模拟实训)、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利用证账表等实物进行课程实训,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
教学资源 |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活动设计;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参考资料;习题与技能训练、分岗实训、综合实训等。本课程还购买有网中网财务会计分岗实训,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
考核要求 |
本课程的评价应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并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
|
|
|
|
|
|
|
|
|
|
|
|
3.会计电算化
课程名称 |
会计电算化 |
课程代码 |
|
实施学期 |
5 |
学时 |
108 |
理论学时 |
20 |
实践学时 |
88 |
理实一体化学时 |
100 |
学分 |
6 |
先修课程 |
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 |
课程目标 |
在熟悉会计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掌握会计信息化账务处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采购核算系统;存货核算系统;销售核算系统;职工薪酬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应收应付核算系统等。 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并具备随着会计信息化应用技术发展而实现自我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
教学内容 |
1.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 2.总账系统应用 3.报表系统应用 4.薪资管理 5.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 6.应收款管理系统应用 7.应付款管理系统应用 8.采购管理 9.销售管理 10.库存管理 11.存货核算 12.期末业务处理 |
教学重点难点 |
8.采购管理 9.销售管理 10.库存管理 11.存货核算 12.期末业务处理 |
教学组织 |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按任务驱动、知识导学、教师讲授、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评价归纳等步骤组织教学和训练。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本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课堂讲授、岗位实训(模拟实训)、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利用用友U8.72教学软件进行课程实训,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
教学资源 |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活动设计;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参考资料;习题与技能训练、分岗实训、综合实训等。本课程购买有用友U8.72教学软件,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
考核要求 |
本课程的评价应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并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
|
|
|
|
|
|
|
|
|
|
|
|
4.出纳实务
课程名称 |
出纳实务 |
课程代码 |
|
实施学期 |
4 |
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10 |
实践学时 |
26 |
理实一体化学时 |
26 |
学分 |
4 |
先修课程 |
点钞与收银、基础会计 |
课程目标 |
1.了解出纳岗位的职责与管理制度。2.了解会计书写、点钞及出纳机具的基本知识。3.掌握有关现金收付业务原始凭证的开具方法、处理程序。4.掌握有关银行结算业务相关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处理程序。5.掌握日记账的登记方法。6.掌握出纳报告单编制方法、移交清册的编制方法。7.熟悉现金管理条例、支付结算办法和票据法等法规。 |
教学内容 |
出纳基本技能 现金业务处理 银行结算业务处理 出纳工作交接 |
教学重点难点 |
1.掌握人民币的防伪特征和真假鉴别方法,能准确辨别真假人民币 2.掌握出纳常用机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理解掌握各种转账结算业务处理程序,能实际办理银行结算业务,掌握各种银行结算凭据的填制方法,能填制银行结算的相关票据 4.熟练掌握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5.能编制出纳报告单 6.掌握移交清册的编制方法 |
教学组织 |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按任务驱动、知识导学、教师讲授、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评价归纳等步骤组织教学和训练。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本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课堂讲授、岗位实训(模拟实训)、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利用相关出纳实务案例等进行课程实训,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
教学资源 |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活动设计;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参考资料;习题与技能训练、分 岗实训、综合实训等。本课程还购买点钞劵、数字键盘训练教学软件,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
考核要求 |
本课程的评价应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并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
|
|
5.成本会计 |
|
|
|
|
|
|
|
|
|
课程名称 |
成本会计 |
课程代码 |
|
实施学期 |
5 |
学时 |
90 |
理论学时 |
60 |
实践学时 |
30 |
理实一体化学时 |
30 |
学分 |
4 |
课程目标 |
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几种方法,为从事企业成本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
教学内容 |
1.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确定; 2.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3.核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4.编制成本费用报表 |
教学重点难点 |
1.品种法核算 2.分批法核算 3.分步法核算 4.编制成本报表与分析 |
教学组织 |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按任务驱动、知识导学、教师讲授、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评价归纳等步骤组织教学和训练。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本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课堂讲授、岗位实训(模拟实训)、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利用相关税收实务案例等进行课程实训,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
教学资源 |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活动设计;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参考资料;习题与技能训练、分岗实训、综合实训等。本课程还购买有网中网电子报税系统教学软件,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
考核要求 |
本课程的评价应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并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
七、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 |
|
|
|
|
|
|
|
|
|
|
|
学段 |
公共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
中职3年 |
语文 |
基础会计 |
财务会计 |
数学 |
税收基础 |
纳税实务 |
英语 |
点钞收银 |
会计实务 |
体育与健康 |
财经法规 |
会计电算化 |
信息技术 |
Excel在财务中应用 |
财务管理 |
历史 |
经济法 |
成本会计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
|
哲学与人生 |
|
|
职业道德法治 |
|
|
(二)实践教学课程(项目)体系
实训项目名称 |
所属课程 |
学时 |
实训(实习类型) |
项目性质 |
开设学期 |
实训(习)地点 |
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点钞与传票算技术、现金业务 |
点钞收银 |
36 |
校内实训 |
必修 |
第一学期 |
教室 |
收银员职业资格证 |
会计核算基本技能 |
基础会计实训 |
72 |
校内实训 |
必修 |
第二学期 |
会计实训室 |
会计初级资格证 |
中小企业会计分岗位核算 能力 |
财务会计 |
64 |
校内实训 |
比修 |
第三学期 |
会计实训室 |
会计初级资格证 |
会计电算化账务 处理能力 |
会计点算化 |
66 |
校内实训 |
必修 |
第三学期 |
计算机实训室 |
会计初级资格证 |
税费计算与申报 能力 |
纳税实务 |
32 |
校内实训 |
必修 |
第四学期 |
会计实训室 |
会计初级资格证 |
会计工作实战能力 |
|
120 |
顶岗实习 |
必修 |
第六学期 |
合作企业 |
会计初级资格证 |
八、毕业条件
1、课程要求:学生应修满规定学时。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取得以上三证之一。
3、符合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要求。
九、教学进度计划表
(一)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
(二)时间分配总表
(三)理论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表
课程属性 |
学段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学分 |
考核方式 |
教学时数 |
按学期分配的学时及周数 |
备注 |
考试 |
考查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公共课 |
中职阶段 |
10000002-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必修 |
A |
2 |
√ |
|
36 |
36 |
|
2*18W |
|
|
|
|
|
|
|
|
|
|
10000002-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必修 |
A |
2 |
√ |
|
36 |
36 |
|
|
2*18W |
|
|
|
|
|
|
|
|
|
10000002-3 |
哲学与人生 |
必修 |
A |
2 |
√ |
|
36 |
36 |
|
|
|
2*18W |
|
|
|
|
|
|
|
|
10000002-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必修 |
A |
2 |
√ |
|
36 |
36 |
|
|
|
|
2*18W |
|
|
|
|
|
|
|
10000002-5 |
时事报告 |
必修 |
A |
1 |
|
√ |
18 |
18 |
|
18 |
|
|
|
|
|
|
|
|
|
具体开设根据情况可按2*9W或1*18W方式开展 |
10000001 |
安全教育 |
必修 |
A |
1 |
|
√ |
18 |
18 |
|
18 |
|
|
|
|
|
|
|
|
|
具体开设根据情况可按2*9W或1*18W方式开展 |
10000003-1 10000003-2 10000003-3 10000003-4 10000003-5 |
体育 |
必修 |
B |
10 |
√ |
|
180 |
30 |
150 |
2*18W |
2*18W |
2*18W |
2*18W |
2*18W |
|
|
|
|
|
|
10000004-1 10000004-2 10000004-3 10000004-4 |
数学 |
必修 |
A |
30 |
√ |
|
540 |
540 |
|
6*18W |
6*18W |
6*18W |
6*18W |
6*18W |
|
|
|
|
|
|
10000005-1 10000005-2 10000005-3 10000005-4 |
语文 |
必修 |
A |
25 |
√ |
|
450 |
450 |
|
5*18W |
5*18W |
5*18W |
5*18W |
5*18W |
|
|
|
|
|
|
10000006-1 10000006-2 10000006-3 10000006-4 |
英语 |
必修 |
A |
20 |
√ |
|
360 |
360 |
|
4*18W |
4*18W |
4*18W |
4*18W |
4*18W |
|
|
|
|
|
|
10000007-1 10000007-2 |
历史 |
必修 |
A |
4 |
√ |
|
72 |
72 |
|
2*18W |
2*18W |
|
|
|
|
|
|
|
|
|
10000008-1 10000008-2 |
信息技术 |
必修 |
B |
4 |
√ |
|
72 |
36 |
36 |
2*18W |
2*18W |
|
|
|
|
|
|
|
|
|
10000009 |
艺术 |
必修 |
A |
4 |
|
√ |
72 |
36 |
|
1*18 |
1*18 |
1*18 |
1*18 |
|
|
|
|
|
|
|
10000010 |
军训及国防教育 |
必修 |
C |
2 |
√ |
|
66 |
0 |
66 |
33*1W |
|
33*1W |
|
|
|
|
|
|
|
|
1000012-1 |
劳动教育 |
必修 |
C |
3 |
|
√ |
90 |
0 |
90 |
1*18 |
1*18 |
1*18 |
1*18 |
1*18 |
|
|
|
|
|
|
公共基础课程小计 |
|
112 |
|
|
2082 |
1710 |
372 |
27 |
25 |
21 |
21 |
18 |
|
|
|
|
|
|
专业基础课 |
中职阶段 |
|
点钞与收银 |
必修 |
B |
2 |
|
√ |
36 |
18 |
18 |
2*18W |
|
|
|
|
|
|
|
|
|
|
|
财经法规 |
必修 |
B |
4 |
√ |
|
36 |
20 |
16 |
|
|
2*18W |
|
|
|
|
|
|
|
|
|
基础会计 |
必修 |
B |
4 |
√ |
|
144 |
94 |
50 |
4*18W |
4*18W |
|
|
|
|
|
|
|
|
|
|
|
|
纳税基础 |
必修 |
B |
4 |
√ |
|
72 |
60 |
12 |
|
|
|
4*18W |
|
|
|
|
|
|
|
|
|
|
Excel在财务中应用 |
必修 |
B |
4 |
|
√ |
72 |
10 |
62 |
|
|
4*18W |
|
|
|
|
|
|
|
|
专业基础课程小计 |
|
18 |
|
|
360 |
200 |
160 |
33 |
29 |
27 |
25 |
18 |
|
|
|
|
|
|
专业课 |
中职阶段 |
|
财务会计 |
必修 |
B |
8 |
√ |
|
216 |
156 |
60 |
|
|
6*18W |
6*18W |
|
|
|
|
|
|
|
|
财务管理 |
必修 |
B |
6 |
√ |
|
72 |
50 |
24 |
|
|
|
|
4*18W |
|
|
|
|
|
|
|
会计电算化 |
必修 |
B |
6 |
√ |
|
108 |
12 |
96 |
|
|
|
|
6*18W |
|
|
|
|
|
|
|
成本会计 |
必修 |
B |
4 |
√ |
|
90 |
80 |
20 |
|
|
|
|
5*18W |
|
|
|
|
|
|
|
|
|
会计实训 |
必修 |
B |
6 |
√ |
|
72 |
12 |
60 |
|
4*18W |
|
|
|
|
|
|
|
|
|
|
|
|
出纳实务 |
必修 |
B |
4 |
√ |
|
36 |
16 |
20 |
|
|
|
2*18W |
|
|
|
|
|
|
|
专业课程小计 |
|
24 |
|
|
594 |
326 |
268 |
33 |
33 |
33 |
33 |
33 |
|
|
|
|
|
|
实习实训 |
顶岗实习 |
C |
8 |
|
|
264 |
0 |
264 |
|
|
|
|
|
|
|
|
|
|
|
合计 |
课内周学时 |
33/周 |
|
3300 |
2236 |
1064 |
660 |
660 |
660 |
660 |
660 |
|
|
|
|
|
|
总学分学时数 |
162 |
3300 |
2236 |
1064 |
660 |
660 |
660 |
660 |
66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时间分配总表
学期 |
教学周安排 |
教学 总周数 |
常规 教学 |
考试 (答辩) |
军训及入学 教育 |
社会实践 |
毕业 教育 |
实习实训 |
毕业 离校 |
机动 |
一 |
20 |
18 |
|
1 |
1 |
|
|
|
|
二 |
20 |
18 |
|
|
1 |
|
1 |
|
|
三 |
20 |
18 |
|
1 |
|
|
1 |
|
|
四 |
20 |
18 |
|
|
|
|
2 |
|
|
五 |
20 |
18 |
|
|
|
|
2 |
|
|
六 |
20 |
17 |
1 |
|
|
1 |
|
1 |
|
(三)理论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表
课程 |
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占总学时比率(%) |
纯理论课(A) |
90 |
1620 |
1620 |
0 |
49.1 |
(理论+实践)课(B) |
59 |
1260 |
530 |
730 |
38.2 |
纯实践课(C) |
13 |
420 |
0 |
420 |
12.7 |
合 计 |
162 |
3300 |
2150 |
1150 |
100 |
理论教学时数%:实践教学时数% |
65.2%:34.8% |
十、教学方法、手段
本专业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满足学生成才、成长的多元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结合课程特色,采用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做”的教学模式,发挥兼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互动的参与度。
1.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3.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4.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应用,因现场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景教学法。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开拓了视野,自觉增强了科学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
5.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
十一、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专业应采用知识考核与能力测试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结合课程特色,选用笔试、口试、机试、项目考核、技能考核、以证代考、能力测试等多种考评方式。教学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强调“做中学”、“做种做”、“做中考”,注重对职业能力的考核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引入小组评分、第三方评分、用人单位评分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阶段等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上,强调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考核方式上,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专业课程以能力考核为主,考核中采用笔试、上机实际操作等方式;重视对学生德育和技能的考核,扩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测。对于专业操作性强的课程,实行学生临场操作和面试,老师现场打分的方法,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考核则以工作成绩和平时表现共同评定,对测评不合格的学生则继续实习,严格要求,严格考核,确保实习实训质量。
(一)必修课程
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考勤、课外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验等)和实践操作综合评定。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结果性评价占40%。综合实践实训的课程,可以以实践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成绩作为评定成绩。如果学生在教育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名次,则可以定为优秀。
(二)考查课程
学习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阶段性测验(包括实训课实训操作等)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可根据学生出勤、听课、作业、课堂讨论、等情况评定,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结果性评价占40%。
十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一)校企合作平台
1.平台建设
通过课程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或企业订单实习)加强实践教学。在课程实训中采用企业真实案例和真实资料,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技能训练;在岗位实训中,利用会计岗位虚拟实训平台,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项目教学,按岗位环境进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实训结束进行岗位技能鉴定;在综合实训中按照企业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轮岗实训,仿真财务和业务部门布局、岗位、传递程序、内部控制,模拟企业真实业务的处理过程,轮流担任岗位角色,循环进行操作,如同身在企业,以一个会计和业务人员的身份进行业务处理,使学生明确各会计岗位的岗位职责及各岗位之间的牵制机制。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训练再到企业岗位过渡,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充分对接”。
按照强化合作双方共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积极与周边地区企业沟通,建立并不断深化合作关系。专业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应具有以下特征和职能:
(1)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人能够参与专业建设工作。
(2)合作企业能够为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顶岗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运作模式。随着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合作企业需要不断补充并淘汰规模小、应用面狭窄、技术相对落后、高能耗重污染的合作企业。
(3)建立校企间定期交流制度。如每年定期召开毕业生和顶岗实习生校企见面会、校企论坛、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家讲坛、毕业和顶岗实习巡视检查与企业回访、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及时获取行业发展、人才需求变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等信息,准确预测,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始终保持专业建设发展与行业发展同步协调。
(4)建立校企之间的人才共同培养和共享机制。如专业青年教师挂职锻炼、选聘企业优秀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校企合作科研和新技术推广、企业员工培训等。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和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关键因素,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每个毕业生都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2.平台利用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合作企业根据用人计划和要求对在校学生进行考核预选,对学生按企业需求编班,双方参与教学与管理,学校以课程教育为主,企业以实习指导为主,企业择优留用毕业生。将合作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加强学生职业意识与责任感教育,使其具有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以利于学生迅速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教学团队
本团队具有校内专任教师15人,外聘专家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30%;双师型教师15人,占全体教师的100%;外聘专家是来自各企事业单位、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优秀人才。通过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团队优势。
(三)实践教学条件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软硬件设备数量及要求(参数) |
实训项目 |
支撑课程 |
备注 |
主要软硬件设备数量及要求(参数) |
数量 |
1 |
手工实训室 |
|
50 |
手工实训 |
1.会计综合实训 2.会计基本技能 3.基础会计综合实训 |
|
2 |
业务财务实训室 |
用友ERPU8V10.1软件 |
50 |
用友ERPU8V10.1软件 课程分岗实训平台 |
1.会计信息系统 2.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 3.智能财税技能专项实训 4.出纳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纳税实务、财务管理课程分岗实训 |
|
3 |
大数据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室 |
虚拟实习平台 |
50 |
会计虚拟实习平台 |
1智能税务 2.企业财务会计 3.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 4.智能财税技能专项实训 |
|
(四)教学资源建设
会计事务专业经过改革与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方案、教学计划、教材、考核评价标准、习题与试题、案例、课件、录像、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与中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资源。
(1)专业课程教材以及相应的教辅资料应当以本指导方案的要求为基本依据进行编写。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设计思想,以会计岗位群为核心,以相关职业岗位业务操作内容为主体,结合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3)教材应以设计完成的项目活动为基础,在形式上应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角色互换、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文字表述要精炼、准确、科学,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
(4)教材在内容上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注重与时俱进,要把会计职业实践过程中的新知识、新规定、新方法融入教材中,使教材更贴近会计工作实践的发展变化和实际需要。
(5)教材编选要结合地区需要,以利于学生学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课程设置要求,突出 “教、学、做”一体化。
(五)机制与制度保障
1.组织保障
(1)为保证专业建设按期实施,特成立会计事务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整体实施从组织、政策、资金和制度上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和指挥。
(2)成立学校、企业专家组成的会计事务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论证。
(3)设有会计事务专业教研室,负责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创新,定期教研,规划专职教师定期实践,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2.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规程、教学管理实施细则、教学检查工作制度、教学检查实施细则、课程重修管理试行办法、教学秩序管理办法、校内外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教学运行管理的规定、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暂行办法、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要求、实践教学规程、实验(实训)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试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程、顶岗实习报告、学生实习情况表、毕业生合同制就业表等,保障专业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十三、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职教高考、单独招生等渠道,接受财经类相关专业的高层次教育。同时,本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报考初级会计师以获取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