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互称同志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

党员干部互称同志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人民网 12-28 10:57

重申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规矩,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我党一以贯之的要求。回顾党的历史,“同志”称呼体现着党员之间关系的纯洁质朴,传递着相互之间的民主平等、尊重信任。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元,各级党政机关中互称“同志”的使用逐渐减少,重申互称“同志”的要求,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也能密切同志关系和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党员干部互称同志是长期沿袭的优良传统。党内互称同志,是96年来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第四条明确规定:“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志同道合,方为同志。党内互称同志体现了党内民主和党员之间平等友爱的好风气。后来的革命时期和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同志”这一称谓也延续下来。为了纠正后来一度出现的以职务相称的不良风气,1965年12月,中央专门发出《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重申: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党内一律称同志。由此可见,党内互称同志,机关内互称同志,是我们不断沿袭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不分职务高低、不论尊卑规矩的好习惯,折射着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团结友好的治国理政智慧。

当下的党员干部称谓明显沾染不良习气。随着社会称谓的多元化发展,党政机关称谓也沾染了不良习气,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称谓。有的称谓将职务拔高化。有的人把副职称为正职,为的就是讨上级领导开心;上级单位到下级单位时,下级单位将上级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称为“领导”“某某科”“某某处”,也是为讨上级欢心;有的单位将本单位的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称为“某某科”,将调研员、副调研员称为“某某处”,互称“领导”,满足彼此的虚荣心。有的称谓带有江湖习气。有的党员干部互称“老板”“某某总”,有的党员干部以哥弟姐妹相称,有的下级称上级为“老大”“某某爷”,这些称谓明显带有官僚气息和商业色彩,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严重影响同志间的团结和民主平等关系,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党员干部互称同志还需下一番苦功夫。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互称同志的优良传统只能弘扬不能丢弃。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互称同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通过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在公务活动和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律互称同志,禁止以官衔和职务相称,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其次,领导要带头践行,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带头引领,戒除以职务高低称呼的习惯,通过以上率下形成示范效应,在党政机关形成互称同志的良好氛围。最后,要建立健全倒查追责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不定期巡视等方式,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人员,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全力纠正各种不当称谓。

更新时间:2017-12-29 00:00
供稿单位:
阅读量: